和 OpenAI 拼了!Google 宣布合并 Google Brain 和 DeepMind 整合技术、人才

Google 稍早确认将把过去独立的人工智慧实验室 Google Brain 和 DeepMind 合并为叫做 Google DeepMind 的新部门。新团队将引领突破性的人工智慧产品发展,同时强调保持道德标准,外界认为,这是为了加快与 OpenAI 竞争。

Google 和 Alphabet 执行长桑德尔·皮查伊(Sundar Pichai)在一篇部落格文章表示:「将所有人才整合到一个团队,以 Google 的运算资源为後盾,将显着加快 Google 在人工智慧方面的进步。」

DeepMind 执行长 Demis Hassabis 将担任新部门 Google DeepMind 的执行长,皮查伊表示他将领导开发 Google 有能力和负责任的通用人工智慧系统。同时,前 Google Research 与 Health 高级副总裁,也是 Google Brain 团队共同创办人 Jeff …

究竟你面对的是人工智能,还是人工智慧?

平地一声雷!去年底由 OpenAI 开发的聊天机器人程式 ChatGPT 上线後,掀起了市场的热烈反应。可预期的,未来将会有更多种类的 AI 服务相继出现,这不仅会影响人们对电脑应用模式的理解,甚至可能引发人们重新思考:当电脑比人类更聪明时,人类还有什麽价值和意义?

就像辉达创办人黄仁勳所说,ChatGPT的出现如同AI界的iPhone时刻来临。以前,尽管网路发明了,但由於介面的复杂性,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熟练地使用Email、MSN等做为日常讯息传递工具,直到iPhone问世,简化了网路使用的门槛,让LINE成为了最主要的沟通工具。

同样地,以前需要具备强大的程式编写能力,才能取得基於大数据和深度学习的AI演算成果。但ChatGPT的横空出现,让需求者不再需要学习程式编写,就能用口语指挥AI的运用,进而降低了AI的使用门槛。例如,以前已经很厉害的扫地机器人,它可以辨识物体、规划路线,但现在,类似ChatGPT的对话生成AI服务出现,使得你可以用口语叫它在扫地时顺便帮你找一下钥匙,完全不再需要学习复杂的程式指令。

对於人类使用电脑的模式而言,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,标志着弱AI时代已经进入了强AI的一步。

弱AI,也称特定AI,是指那些在特定领域的表现与人类相当甚至更好的AI,例如能下围棋、能自动打扫和拥有丰富医疗知识等。只是,打败世界冠军的围棋AI跟大多数的其他AI是独立的,而且对大多数人的生活影响相当有限。如今,随着ChatGPT出现,让扫地机器人有机会变身为钥匙寻找器,医疗AI可以变身口语提醒服药小天使,这个小天使还具备药学的超级知识,了解患者午餐和药物之间的关系等,都让AI的服务体验得以焕然一新。也就是说,当这些弱AI连结成强AI时,AI将能够执行更多样的工作,且拥有更出色的思考和判断能力,真正开启了一个全新世界。

一旦这样的强AI浪潮普及金融,金融从业人员将面对巨大的就业冲击。就像疫情带动了网路金融服务,却大量降低了柜台金融人员的需求。未来,使用者将不再需要任何学习门槛,就可以用口语与金融AI服务开始对话,可以问它如何筹措购屋基金?如何规划退休金?甚至可以请它找出最适合自己风险偏好的基金和股票,协助下单时更不必让理财专员抽取服务手续费。那时,又将有多少金融同业的饭碗岌岌可危?这些原本依赖学校教育、职场培训和网路知识的金融人员,在面对具备专业知识又有超级计算能力的金融AI时,究竟该如何迎接下一波挑战?

针对这点,两岸对AI的不同翻译给出了一些线索。如果你能妥善掌握关键应用技能,开创新的商机,那麽AI将是你的「人工智能」好帮手,会结合算力和大资料库,强化你的专业能力,为客户和自己的人生规划出更好的未来。相对的,如果你只是等着看,看着快速进化的AI反覆运算推陈出新,那麽AI将是你无法逃脱的「人工智慧」,帮你算好每一秒、每一刻生活,让你的生活决策只是它资料库中演算的答案。

想一想,当马匹和汽车超越人的奔跑速度时,人们需要的是学习如何驯服马匹,还有去考驾照,才能让新的交通工具发挥它预期的功能。至於要让AI成为你的「人工智慧」还是「人工智能」?那就要看我们的心态还有准备了。

(作者:黄崇哲,《台湾银行家》杂志总编辑;本文由 台湾银行家 授权转载;首图来源:shutterstock)…

从文字内容跨足影片,传微软即将发表 GPT-4 模型

微软德国技术长 Andreas Braun 近日证实,GPT-4 模型将在本周亮相。GPT-4 与目前实际应用的 GPT-3.5 有完全不同的可能性,允许产生更多类型的内容。

「我们下周将推出 GPT-4,由於拥有多模态模型,将提供完全不同的可能性,例如影片」,Andreas Braun 表示,他 9 日在当地一场名为 AI in Focus – Digital Kickoff 的活动中,透露 GPT-4 的最新消息。

OpenAI 从 GPT-3.5 系列其一模型进行微调,在 2022 年初完成训练,年末进一步推出对话式大型语言模型(Large Language Models,LLM)ChatGPT 引发全民热议,带动全球 AI 热潮。可以想像下一版本的 GPT-4 将会更加强大,并且带来新的功能。

目前 ChatGPT 以及其他由 GPT-3.5 …

来势汹汹!微软宣布新版 Bing 上线一个月每日活跃用户已突破一亿

微软投资 OpenAI 将 ChatGPT 高度融合在新版的搜寻引擎 Bing 与浏览器 Edge, 预览版在今上线刚满一个月,微软宣布全新 Bing 每日活跃用户已突破一亿了!

根据微软内部数据,全新 Bing 预览版的活跃用户中,看到大约三分之一是 Bing 的新用户,也说明微软将 ChatGPT 整合的策略重塑搜寻引擎,将搜寻、回答和聊天、创造力等元素结合的方式已吸引大量用户,取得初步的成果。

微软观察,约有三分之一预览用户每日使用 Chat。自推出以来发现每开启一个聊天大约进行 3 次对话,过去一个月对话总数超过 4500 万次,其中 15% 的聊天对话是使用 Bing 生成新内容,这代表微软让用户将搜寻工具扩展到创造力的运用。 微软也发现,新版 Bing 行动版推出後,每日活跃用户增加了 6 倍。

微软执行长萨蒂亚・纳德拉(Satya Nadella)先前就喊出微软要让搜寻引擎进入新世代,导入人工智慧以後赛局就此开跑,而至於搜寻引擎霸主 Google 也不遑多让,陆续祭出 AI Bard 还有更多强大的通用模型、多模态视觉语言模型等动作积极展露技术实力。…

Hey Siri!苹果为何还未投入微软、Google 的生成式 AI 之争?

当微软(Microsoft)正式宣布推出导入 AI 的 Bing 版本,搜寻引擎龙头 Google 急着拿出 AI Bard 应战,生成式 AI 之争也随之敲响。最近亚马逊(Amazon)宣布与正在开发语言生成工具的新创 Hugging Face 扩大合作,让竞争更加激烈。

不过在科技巨头纷纷提出 AI 相关计画时,同样追求创新、更是 AI 语音助理始祖的科技巨头苹果(Apple)此时却似乎异常的安静。

苹果除了在部落格刊出几篇与机器学习有关的研究之外,并没有太大的动作,有声音认为苹果虽有注意到 AI 但并没有意识到技术发展的速度,也有另一派声音认为苹果正密切关注着市场只是仍在静观其变,苹果究竟对近期的 AI 热潮抱持着什麽样的看法呢?

AI 技术已导入苹果各产品,影响力在未来将持续扩大

但仔细观察,苹果已经将 AI 视为重要的发展领域,在二月初举办的法说会上,CEO 库克(Tim Cook)即表示「AI 会影响我们的每个产品和服务」,据称苹果已投入约 100 亿美元至 AI 研发。

目前多款苹果产品已导入 AI 加强使用者体验,包括 …

ChatGPT 窜红引发国会关注、吁监管,C3.ai 吓跌 8%

人工智慧(AI)聊天机器人「ChatGPT」能依照用户要求撰写文章回答各种疑难杂症,迅速在全球窜红,但 AI 对国家安全、教育的威胁也引起美国国会关注。

路透社13日报导,ChatGPT是由微软(Microsoft Corp.)赞助的AI新创商OpenAI负责研发,免费释出仅短短两个月,全球每月活跃用户数就触及1亿户,为史上成长最快的消费者应用程式,引起各国主管机关注意。

众议院科学委员会(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Science Committee)民主党籍代表Ted Lieu最近在纽约时报发文指出,他对AI及社会从中获得的进步振奋不已,但同时也被「未受检验、规管的AI吓坏了。」Lieu介绍一份ChatGPT撰写的法案,说明国会应聚焦AI、「确保AI的发展及部署符合安全与道德规范,尊重所有美国人的权利及隐私,让AI益处广泛传播之际、风险也能降到最低。」

OpenAI执行长Sam Altman 1月曾赴国会山庄会见关心科技发展的议员,当中包括参议员Mark Warner、Ron Wyden和Richard Blumenthal,以及众议员Jake Auchincloss。一名助理透露,Warner要求Altman须确保AI不能涵盖导致歧视问题的偏见。

值得注意的是,纽约、西雅图的学校因为抄袭疑虑,已禁止学生使用ChatGPT。一名国会助理说,教育人士主要担忧学生可能藉此作弊。

AI软体商C3.ai 13日闻讯大跌8.05%、收21.14美元;年初迄今涨幅收敛至88.92%。

The Motley Fool 13日询问ChatGPT,国会议员呼吁规管AI、对C3.ai有何影响。对此,ChatGPT回答说,「若国会真的祭出法令,可能迫使C3.ai针对数据隐私及安全性付出额外成本,这些成本可能转嫁给客户,进而降低其产品及服务的需求。」

(本文由 MoneyDJ新闻 授权转载;首图来源:shutterstock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