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年後,这50件东西要马上丢!把丢东西变成一种习惯,让人生清爽许多、好事发生

环顾你家,无法清爽的原因没有别的,就是东西太多。陈年的照片、陈年的书、陈年的衣服等,一年又一年地堆积下来。搬家时,听搬家公司的工作人员闲聊, 依他们的经验,往往只要多住一年就多一车,人口没变、空间没变,物品却会随着时间膨胀。

很多东西我们无法放手,原因很多,有感情、有用、挺漂亮的等,先不管原因,看别人怎麽做。许多人能快速断舍离,几乎都是因为搬家、出国等重大事件,有个外力逼迫你马上断舍离。

但多数人一生要搬家的次数可能不多,但我们可以用搬家的心情整理。

睁开眼,环顾四周,想像你要搬了家,准备了纸箱、气泡纸,哪些东西你会慎重打包放进箱子,哪些你不会带走。而搬家时你不会带走的东西,就代表现阶段其实可有可无,甚至没有也无所谓,就此与这些杂物告别。

搬家时,我们通常也会分区域打包,从客厅、卧室、浴室、抽屉,乃至最上方的橱柜,一步步将旧家拆解。你也可以用此眼光看看家中每个区域,把搬家时不会带走的东西整理出来,卖掉、捐掉或丢掉,家里马上就会清爽许多。

甚至数位环境也可以用搬家的心情整理。

我的笔记型电脑萤幕从一条黑线,勉强能使用,到一块黑条,逼迫我必须换新。但一想到,要把所有的资料、熟悉的设定转到新电脑就烦心。朋友说去实体店面遇到热心的店员,愿意帮忙这件繁琐的事,我立刻背了旧电脑前往,但不知是否因为当天客人稍多,虽然我不到五分钟就决定下单,但对我就没有这般热情服务,我收手没买电脑回家。

後来在双十一特价,就在网路上买了新笔电。心想,赚到的差额就算自己转资料的工钱,但我最後得到的结果却更好。

因为每天工作还是要用电脑,於是先把一定要用的熟悉的输入法、正在处理的稿件、演讲PPT、作者照先转移过来,以及书签、我的最爱、常用社群媒体等,其他的之後再说。

於是发现,其他的资料、照片、保留的旧稿好像也没那麽需要,就一直躺在旧电脑里。新电脑的桌面乾净得非常舒心,一举断舍离了不需要的数位资料。

《丢掉五十样东西,找回一百分的人生》作者布兰克(Gail Blanke)说,只要丢掉五十样东西,就会启动某种奇妙的动能,把丢东西变成一种习惯,然後,真正的好事会发生,就是你能掌控自己的人生,生活再也无法摆布你。

以下五十件东西,是我认为不涉情感,不用泪眼婆娑,马上可以丢的,就从厨房开始。

厨房

1.免洗碗筷:不环保、不利健康又不美观,丢。

2.不成对的筷子:这只需要丢,不需要挣扎。

3.有缺角的碗盘:站在卫生的角度,这也不需要挣扎。

4.赠品的碗盘:喜欢、有用的留下,不喜欢的好碍眼。

5.赠品的水壶:我知道你家也有。

6.赠品的刀具:厨房里总有自己用惯又好用的刀具,那个看来精美却不俐落的刀子,就说再见吧!

7.过期的健康食品:本来就该丢。

8.过期的酱料:曾经看过一则报导,从冰箱找到酱油的结晶,已经结成钻石,希望不是你家。

9.有刮痕的不沾锅:涂料中有含氟化物,是致癌物质,刮伤有溶出疑虑,要不迟疑地买新锅。

10.锅内已经出现七彩光的不锈钢锅:资深护理师谭敦慈说,如果锅内已经出现七彩光,表示可能已经变质受损。

卧室、衣橱

1.去年同季没穿过的衣服:没有在用的皮带、太阳眼镜、帽子都算此类。

2.为了凑运费没那麽喜欢的衣服:相信你也很少穿,只是占空间而已。

3.沾到污垢的衣服:不想要出门被人指这里是什麽吧?

4.穿不下的衣服:幻想有一天瘦下来可以穿,但瘦下来请去买新衣服庆祝,不要再穿旧衣服了。

5.穿上看起来有小腹的衣服:真的不需要穿上又担心别人会让座。

6.发黑的首饰:有空时买银饰清洁液来擦拭,上次有这个念头是多少年前?

7.备用钮扣:总是担心万一扣子掉了怎麽办,後来备用钮扣愈来愈多,却发现扣子没有那麽容易掉。

8.起毛球的衣服:领口变松的T恤都算此类。以前起毛球、领口变松的T恤都变成家居服,有一天,家居服竟然比外出服还多。

9.旅游时买的当地衣服:在当地穿或许很有风情,但回到台湾穿,除非你的气质像潘越云或齐豫,还是算了。

10.旅游时买的手环、包包:我很多,搬家时发现有些包包都发霉了,我想你也是。

客厅、浴室

1.说明书:开始使用新的家电,我们通常会留下说明书,万一故障出问题时可以翻翻,但这些家电已经使用五、六年了,也过了保固期,说明书可以丢了。

2.脏的拖鞋:以为自己会洗,其实不会。

3.梳子:莫名其妙地有好几把梳子,但我只有一颗头。

丈夫不愿待在家,是家里东西太多、太杂!3步骤断舍离:渴望和老公更多共处时间

虽然过去因频繁搬家,有过各种丢与捡的经验,但当时的整理都是因为居住空间太小而进行的调整。

婚後和老公搬入新家,随着生活的距离一下子变得无比紧密,我发现老公待在家里的时间并不长。一开始还以为是习惯的差异和相处上的摩擦,或者他仍忙着工作,无法早些时间回家;但更深入认识彼此生活节奏步调後才知道,原来丈夫不愿意待在家的理由,其实是因为「家里的东西太多、太杂」了。对他来说,这不是一个舒服的环境。

於是,渴望能够和老公拥有更多在家共处的时间,我重新检视自己和丈夫看待「过多」与「杂乱」这两种形容的概念、差别。由此着手,瞬间找到一个平衡点,开始了这趟整理之旅。

按照自己旧有的生活习惯活着时,那些虽然已经分门别类、但数量依然繁多的物品,在我看来就只是适当与足够的象徵而已。然而,终於在一一送给合适的人、回收和丢弃的情况下,有对照组相片的呈现,我才发现家里最初的模样,的确没有调整观点後来得宽敞、乾净。

看着拥有的物品貌似多到能占满房子各处空间,偶尔,我会迷失在旧情人写的情书里而沾沾自喜;但住在一个满是东西的空间,有时会碰上今天心情可能比较安静,却被随处五光十色、色彩缤纷的物件刺激情绪;或一时之间迷失在各项配件里,明明东西很多,却怎麽样也找不到最适合的感觉搭配。

而每一本书的存在, 都像是「我有在学习」、「我有在精进」、「我有在进步」的证明,望着高高叠起的书籍,彷佛把脑袋里的知识和成长具象化,但本来想要开始专心工作的心情,却在抬起头看见床头积放的各种书本时,忍不住动手翻阅起来。

最重要、最基本的当前及此刻,消散在这些念旧或自豪的自言自语中,像个退休老兵不断呢喃怀念着当年的英勇事蹟般。

这一刻我才发现原来整理的不只是看得见的空间, 还有我和丈夫各自的成长背景。

我对事物的概念与想法, 正是来自原生家庭的环境及成长历程,丈夫亦然。

所以, 我们对事情想法的差异, 并不是不愿意理解对方, 只是既有认知上的不同罢了。在这趟旅程中,我的重点地标主要分成三点:代表知识的书本,代表性格与生活状态的服装,以及代表生命历程的照片。

第一个地标:书本。

我一直对看书和拥有书这件事有着高度着迷, 彷佛书本的数量和知识的累积紧密相关。对於一个孜孜不倦、渴望拚命成长的人来说,书所带来的不只是观点、资讯和故事,还是一种看得见的数字累积。

最初进行书本整理时, 内心非常挣扎, 彷佛每丢一本书, 自己就变笨了一点;每送一本书,脑袋里的知识就少了一些。比起脑袋里看不见的素养,藏书就像是这些素养存在的证据,况且,一本又一本的书,都是经年累月挑选下来的好东西,把它们留在家里真的会占用很多空间吗?我不断反覆询问自己。

但所谓改变这件事, 正是一种挑战自己既有框架的生活方式。在内心无数次尖叫,我终於在一个彻夜未眠的清晨,咬着牙开始动手。

考虑到有些书读完後, 部分内容是想要保存下来、重复阅读, 我首先练习的是「拆书」。

所谓拆书, 就是阅读完一本书後, 将书上的重点剪贴下来, 黏进空白的素描本。如此一来,既能够腾出更多空间,也能记录最受益的字句,供日後翻阅。

起初做这件事情时, 只是单纯觉得如果把重点放在一起, 未来就会更方便阅读。後来发现,这件事情需要花费的功夫和时间成本,其实并没有比较容易。於是,我改变策略,把重点字句抄写下来,再将书转送给其他需要的人,也让书的价值得以继续流传。

现在架子上仅有的, 便是在这种整理模式的持续下, 留存现在需要阅读的书籍;其余的不是进了笔记本和脑袋,就是送出了。

有时候, 书柜可以代表一个人的涵养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