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西|以文字捕捉日常细腻,无所畏惧地创作

被称作90後最有影响力的作家张西,有着如她文字般温柔的语气与慧黠的眼睛,从《二常公园》对自卑与嫉妒的探讨,到《叶有慧》从提问中成长的故事,她将日常观察温柔梳理成创作的霞光,「灵感出现的时候我认得出它,然後把它留下来。」

关於近期的作品?

当我与同侪回望成长轨迹时,发现我们常常是藉由提问来推动生命。比如说《叶有慧》问的是「我是谁?」而提问的过程中也让自己从生命看不清的迷雾中往前推进,它是一个从提问中成长的故事。这个故事源自於我20几岁到30岁之间、我和我身边的人的一些小事情,我觉得会刚好发生在这个年龄区间有一个可能是,大家已经发展到一个心智年龄比较有余裕去挖掘与承受过去的事情。但我不会形容这是「特别」的地方,因为每一个人只要对生活中的小事情有所留意,认真面对生活的过程会让每个人事物都很独特。

如何蒐集灵感?

我的灵感来源大多不是因为发生什麽轰轰烈烈的大事,而是在平凡生活中发现这件事情困扰着某个人或我,而我感受到它了,就会停下来看一看为什麽我们会被困扰、触动,或因此改变。小时候当别人问到我的兴趣时都会回答是写作,但在写作变成职业之後似乎不能这样回答了(笑)?其实我最近才刚接触爬山,第一座就爬了合欢北峰。爬山的过程中需要和自己的身心对话,那种感觉与平常的独处不太一样,当下的思考与身体的不适感并存着,感到自己是存在的。我需要人群也需要独处,还能独处代表我还没坠落到一个无法返回的地方,可以反刍讯息和与自己沟通,但有时候独处太久会有点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,因此需要适度接触人群、打开五感细细感受。

创作模式为何?

写散文和小说是两套截然不同的创作模式,写小说非常需要自律,而散文需要感受,也有可能是我对这两种作品的掌握和期许不一样。小说需要连贯性,所以我需要在同一个状态中完成,但人的状态会一直改变,所以基本上我3到6个月会完成一部小说。而我对散文的期许是有各种不同的我,低潮、清淡、困惑或满足自信等各种不同面貌,非常需要打开五感感受生活。

「自由、大胆、创意、前卫、现代」之於创作的意义?

自由和大胆让我想到的是「无畏」,这也可以回应到为什麽我突然喜欢上爬山。我常在创作完成後感到「无所畏惧」,这是非常重要的,如果再细细探究就会发现,在创作上需要的无畏是不拘泥於过去好的成绩,以及放下不好的回应,不要让它重复伤害自己。如果是面对人群氛围、耳语的「无畏」,则是接收极度的赞美也不能轻易舍去真实的自己,面对不好的评价也不减损自己的价值,无畏让自己的形状变得非常清晰。创作带给创作者无所畏惧的那一瞬间,让人能够勇於去面对生活上的起伏。

张西

新生代散文与小说作家,其作品受到大量关注与支持,曾连续三年霸榜诚品、博客来、金石堂。不论散文或小说都有着细腻情感与打动人心的魔力,今年出版了她第二本长篇小说《叶有慧》。

文|冯兴妍

摄影|Wen Jun Fu

欲探索更多创作精神的面貌,请见La Vie 2021/11月号《时代中的创作世代》…